长安,运河第一镇
数百年来,这里是漕运船队的必经之地。而今千帆过尽,处于海宁西进融入杭州都市圈最前沿的长安镇依然车水马龙,滚滚车轮为这个省级小城市试点镇带来了发展的机遇,也带来了交通拥堵这个令人头痛的“城市病”。
而如今走进熙熙攘攘的镇中心,横冲直撞的“红头苍蝇”(载客电动车)不见了,车主穿上“红马甲”,变成了秩序的维持者;学校门口、工业园区周边,社区巴士准点到达,每隔几百米就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;而随着“断头路”一一打通,“一脚油门”直达杭州也不再是奢望……
更有调查显示
去年年底,约九成长安镇居民对当地交通状况给出了“满意”或“基本满意”的评价,比往年有较大提升。
不断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,
优化城市出行服务,
改善路网空间结构。
正是长安镇打通拥堵任督二脉的秘籍
1、一鼓作气啃下“硬骨头”
“治堵”需要发现症结的慧眼,更需要严格执法,一鼓作气啃下的“硬骨头”的胆识。
在长安镇,街头四处乱窜的载客电动三(四)轮车曾有如嗡嗡乱飞的“红头苍蝇”,是小城市的“马路杀手”。多年来,当地也曾三令五申,但一直未能根治这一“街头之痛”。最多的时候,长安镇街头的载客电动三(四)轮车达到两三千辆,这些车辆难以管理,还时常不讲交通规则横冲直撞。据统计,年至年,该镇累计发生电动三(四)轮车事故余起,造成人受伤,7人死亡。
如果说“红头苍蝇”是道路上游走的隐患,“停车难、停车乱”就是造成小城市交通“肠梗阻”的症结。为了啃下这两块“硬骨头”,去年以来,长安镇一鼓作气,重拳出击。
怎样才能彻底消灭“红头苍蝇”?
去年长安镇(高新区)广泛宣传发动,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电动车经营行为,禁止非法产品的生产与销售,杜绝非法车辆产品流入市场,同时依法查处电动车经营摊店越门经营、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。去年6月1日起,当地重拳出击,对载客电动三(四)轮车采取了合围区域禁行。
重拳出击扫清了“红头苍蝇”滋生的土壤,通过对销售三轮车的厂家进行约谈,全镇累计查扣、回购辆,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一时间,街头似乎清净了不少。
“车子回购了,人没有安排好,他们的想法没有变,已经取得的成效也很难巩固,整治的风头一过,难免又要重蹈覆辙。”长安镇(高新区)三城联创办相关负责人说。
如何避免重蹈覆辙?
经过多次讨论商议,长安镇决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优先招聘已回购车主管理农贸市场周边交通秩序。最终,有6名车主应聘成为道路秩序管理员,他们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引导管理非机动车停放整齐,以及协助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工作。
如何解决停车难、停车乱?
“您的机动车未按规定地点停放,已影响交通秩序,请于13个工作日后上网查询……”前天,长安镇居民小何急着去长安镇中心菜场买菜,随手把车往人行道上一停,出来时就收到了一张提示单并被处以元罚款。
对“乱停车”处以罚款,这是长安镇去年12月刚刚落地的新举措。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长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表示,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小城镇道路“道乱占”治理,解决乡镇非机动车道、人行道机动车违停执法盲区,有效遏制乱停车现象,保障镇区道路序化管理的实施,长安镇全面开展非机动车道、人行道机动车违停执法工作。根据该分局的统计,罚款实施一个多月来,镇区发现并查处的“乱停车”现象已有明显减少。
停车场设施整治
此外,去年长安镇(高新区)将城镇区域新建停车设施项目列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,一年来,通过多种途径,镇区新增车位余个,极大的促进了“停车难、停车乱”问题的解决。
2、通盘考量盘活“毛细血管”
治堵,不是“一阵风”就能一劳永逸。
啃下“硬骨头”的努力扫除了城市堵塞城市道路的“血栓”。但是对于有着近14万常住人口的长安镇(高新区)来说,庞大的出行需求客观存在,如果只满足于下达禁令,如何引入源头活水,下活小城市的交通一盘棋?
如何解决群众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?
早在年9月底,海宁市长安镇开通社区巴士4号线,先期投入了5辆小巴士。一年多以来,长安投入万元增加了30辆社区巴士,社区巴士线路和不断运营车辆增加,使得市民、学生出行更加便捷,弥补了原有常规公交服务的短板,实现了长安中心城区公交站点米内全覆盖。目前,长安社区巴士在海宁四个有社区巴士的乡镇中运行规模最大,首班车早上7点,末班车晚上8点半,大多停靠在菜场、学校、医院等人流密集的地方。
为了让社区巴士的运力得到更好利用,长安社区巴士除按照定点定线运行外,还可以根据群众需要采用定点不定线模式运行。即在规定起讫站点间,可根据乘客需要和实际客流情况选择线路,采取按站上车,按需下客,车辆聚点的方式营运。这种灵活机动的营运方式,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获得了乘车群众,特别是老年人的一致好评。
人性化服务深入人心
随着“互联网+公交”模式的进一步发展,去年下半年起,长安社区巴士还实现了扫码乘车,通过智能手机上公交车上扫一扫,在支付完成后主动向驾驶员出示支付凭证即可完成乘车付款,乘客再也不必为带零钱乘公交而烦恼。
一个小凳子,也成了长安社区巴士增加“人气”的秘诀。据司机介绍,社区巴士管理部门规定,每一位驾驶员看到有老年人上车,必须停车下来搀扶老人上车并坐稳后才起步开车。同时,在车门口的座椅上加装一个拉手,方便老人上下车时可以有地方借力扶稳。遇到实在吃力的老年人,驾驶员把准备好的小凳子放在地上,让老人先踩着小凳子然后跨上车。种种人性化的贴心服务让“出门就坐社区巴士”的理念在当地居民众深入人心。
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出行的多样化需求,当地正在考虑对已有的部分线路进行优化和扩面,让社区巴士能够开进附近与镇区相连接的村,在更大范围内盘活全区域交通。
公交站点布局规划
去年6月,多辆崭新的公共自行车进驻长安镇,作为海宁市首个引入公共自行车的镇,长安设置的3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最北至海宁汽车西站,最南至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,覆盖了城镇区域内多个人流密集的场所,为居民提供了最贴心的“最后一公里”交通服务。
3、放眼未来提升城市品位
与杭州接壤,四条高速公路环绕镇区,东西南北四个出口距镇区都在五公里之内,再加上从历史中走来的大运河,古镇长安的交通区位,万中无一。
在长安,“治堵”工作要回答的,并不仅仅是眼前的社会治理问题,更是一个事关未来发展的大课题。
加快道路建设,满足人民群众需求
“小城市交通拥堵,反映出我们的道路建设跟不上发展脚步,小城市的格局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求。”长安镇相关负责人说。铁腕执法重在治标,增加出行选择重在疏通,而要治本,最终还是要依靠进一步完善路网,优化空间结构。
去年12月8日,春潮路与下沙云涛北路连通工程已建成通车,这是继去年10月高新区聆涛路与下沙之江东路连通工程建成通车后,嘉兴的长安与杭州的下沙之间增添的又一条新通途。至此,高新区建成的4条主干道与下沙已全部连通,启潮路与文海北路的通行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,两地之间实现了真正的“无缝连接”。
从根本上解决拥堵
多年来,长安高新区建成的4条主干道却有两条始终没有连通下沙,例如,高新区春潮路是连通下沙的主干道之一,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与下沙云涛北路实现真正连通,而是成了一条断头路,两条路中间隔着多米的“空白地带”。一到高峰时段,4条道上的车流都要汇集到仅有的两条通道上,导致原本只需“一脚油门”的车程被大大延长,需要几十分钟。
打通两条断头路,打通了交通拥堵的“任督二脉”,也打通了发展的快车道。对该区“从今年起,我们还将用三年的时间打通越川路——长河路至省道段、开元路——胡长路至桑亭路段等断头路,与此同时,镇区青年路、新许线等主干道也将集中进行交通空间整治,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。”长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打通断头路
以长安路(仰山路-环镇东路)为例,到年,这段道路将由原来的28至40米不等红线宽拓宽到45米,同时设置非机动车道,实现人车分流,设置路边停车位,人行道改造,人行道无障碍处设置挡车石,以确保通畅。
翻开长安镇(高新区)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示意图,一个合理分布规划、区域功能齐全、道路结构完整连贯的小城市新风貌跃然纸上。
长安镇(高新区)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示意图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jiaxingzx.com/jxsfj/9634.html